德化县纪委监委网站 > 新闻信息 > 要闻 > 
德化陶瓷里的“福”文化
2022-04-28 11:30:19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德化县纪委监委

“福”文化源远流长,根植于人民内心深处,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伟大信念和不懈追求。德化窑千年窑火不息,“福”文化贯穿其中,异彩纷呈。

青白釉弦纹葫芦瓶,“南海一号”出水

在德化宋元陶瓷文化展示馆有一个青白釉弦纹葫芦瓶,是从“南海一号”宋代沉船出水的,器形饱满,釉水肥厚,小巧可爱。

清代葫芦形酒壶

葫芦谐音“福禄”,是“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葫芦及以葫芦为形的瓶、壶、印章等器物在宋代以来多有出现。在德化窑体系里,除了出水的宋代葫芦瓶外,后世葫芦形陶瓷酒壶、水盂、香插等产量不少。

何朝宗雕塑常钤有葫芦印章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的明代何朝宗雕塑上都会有葫芦印章的款识。葫芦印章并非何朝宗首创,宋徽宗就用过以葫芦为形的印玺,但在雕塑钤葫芦印为款识是别具一格的存在,后世德化本地的雕塑艺术家多有模仿。

清代青花盘常绘有“五福”图案

德化窑以“蝠”为素材来表现“福”文化主题的也不少见。清代青花盘子,花面常有五“蝠”绕“寿”的图案。

清代五彩盘常见蝙蝠穿飞其间

另外,清代五彩花卉盘,翩翩穿飞于花团锦簇间的多为蝙蝠,蝴蝶反而不多见,这一表现手法甚至到了民国依然颇为兴盛。

明代龙虎杯常点缀梅松等图案

梅花也是承载“福”文化的重要元素。因其有五个花瓣,民间称梅开五“福”,寄寓“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种福气。德化窑较早出现梅花的是明代的梅花杯,犀角形的杯身饰以开花的梅树,主要技法是堆贴。而同一时期的龙虎杯,杯身除了装饰龙虎外,也有梅松等点缀。

清代花瓶常堆贴梅花图案

堆贴梅花这一技法,在德化窑中得到很好的传承,清代和民国时更是大放异彩,范围从杯子扩大到罐、壶、盘等,内容也从单一的梅树加入了喜鹊、蝙蝠、蝴蝶等,技法更为繁复高超,意境更为高远。清代之后,梅花已成为德化窑彩瓷的重要绘画题材,尤其是在现当代,梅瓶上画梅花是手艺人喜闻乐见的创作手法。

清代青花福禄寿花觚

清代五彩福禄寿花瓶

清代德化窑匠人在陶瓷上绘画“福禄寿”人物画像并不稀缺。福星束冠居右,禄星加冠居中,寿星长须秃顶,服饰及手持之物各有特征,有青花,有五彩,多见画于瓶腹。宗教题材虽说是德化窑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福禄寿”三星一起出现的在民国以前倒是少见,仅单一寿星雕塑偶有存世,在窑址发掘中也有零星发现。

明代福字白釉笔添

清代福禄寿龟印

文字历来是表达信息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带有“福”字的德化窑瓷器早些年在古玩市场多有出现,尤其是书写“福”字的清代及民国的青花瓷。此外,德化陶瓷龟印通常用于制作寿辰用的米粿,在一个龟形图案的椭圆模具中间阴刻“福”“福禄寿”“喜”“财”等字,纹样丰富。闽南德化窑龟印年代可追溯到明代,多加釉料以中低温烧制而成,釉色以白釉和酱釉为主,现在仍在使用,只是样式反而比旧时更加简单,多数只有一个“寿”字。

当代徐志钰创作的福禄寿瓶

不管时间如何推移,“福”内涵如何变化,“福”文化在德化窑不同时期都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达,时至今日,仍然是很多德化陶瓷艺术家热衷创作的一个主题。

【责任编辑:庄秀鹃】
版权所有 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德化县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0001760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