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纪委监委网站 > 廉政时评 > 
青廉说丨从“协奏”到“领唱”:我的纪委书记角色转型塑造记
2025-07-28 11:01:46    来源:戴云清风

开栏语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着力推动纪检监察铁军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来,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增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洁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尖兵”。即日起,“青廉说”栏目正式开栏,组织全县的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结合个人经历与工作实例,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汲取“清廉正能量”。

从“协奏”到“领唱”:

我的纪委书记角色转型塑造记

2025年3月份,我从盖德镇纪委副书记调任大铭乡纪委书记,副书记到书记虽仅有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从“协助者”到“掌舵者”的深刻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职位提升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角色转换的核心是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升级。

过去担任纪委副书记时,我的工作重心更多是聚焦具体任务的执行,比如协助纪委书记梳理案件线索、参与专项监督检查等,虽积累了扎实的业务经验,但在全局谋划上思考有限。成为纪委书记后,首要的变化是视野必须从“具体事务”转向“全局统筹”,而“三化”建设中的规范化要求,恰好为这种转变提供了方法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不仅要查处个案,更要站在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高度,思考如何通过系统治理防范腐败。例如,在推动村级“三务公开”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公开公示,而是要深入分析哪些环节容易滋生微腐败,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让公开真正落到实处,让群众看得懂、能监督。这种从“点上发力”到“面上布局”的思维转变,是履行好纪委书记职责的基础。

角色转变带来的第二重体悟,是责任从“参与执行”变为“全面担责”。过去面对复杂案件,更多是在纪委书记带领下开展工作。如今,每一个案件的定性、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需要自己拍板定调,对结果负总责。记得我到任不久后处理一起离任村主干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面对涉案人员的情绪抵抗和复杂的遗留问题,我们严格按照《条例》及相关程序规定,细化调查取证、事实认定、处置执行等各环节标准,既顶住压力坚持原则,又精准把握政策尺度,确保处理结果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这种第一责任人的压力,倒逼我必须不断提升政策水平和决断能力,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慎之又慎。

在具体工作中,角色转变让我对“监督执纪”的理解更加深刻。作为纪委书记,不仅要当好“铁面包公”,更要从“惩前毖后”延伸到“治病救人”。乡镇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许多干部与群众朝夕相处,一旦出现作风问题,伤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在推动执纪问责的同时,更加注重“第一种形态”的运用,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批评教育、约谈提醒等方式,对7名存在轻微违纪倾向的干部及时咬耳扯袖,既避免了小错酿成大错,也让更多基层干部感受到纪律的温度。这种“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工作思路,是乡镇纪委书记必须践行的治理智慧。

角色的转变,本质上是一场自我挑战。它要求我跳出舒适区、放下“配角”心态,以更高的标准重塑能力体系,以更主动的担当引领工作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紧扣“三化”建设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守初心使命,更好履职尽责,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用扎实的工作成效守护好基层的清风正气。

(作者系德化县大铭乡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

来源丨康叶芳

【责任编辑:蔡奇凡】
版权所有 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德化县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0001760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